放学路上的文章


放学路上的文章  
  篇一:放学路上
  小时候,因为家离学校仅一条马路之隔,每日里听着预备铃声上学,到第二遍铃声响起时,正好稳稳当当坐在自己的位置上,对于放学路上的乐趣实在是无从谈起。
  为人母亲后,在我的印象中,儿子生活自理能力一贯比较强,除了雨雪天,几乎从未接过他放学。幼儿园是读的半托,早晚有校车接送,中午留在学校吃午餐、睡午觉。上了小学之后,除了上午因为时间紧怕迟到,一直由家长送去学校,中午放学、上学和傍晚回家都是自己走路往返,一趟单程大概得走半个小时,大多是同小区内几个高年级的同学邀伴,走的也是车流、人流量比较少的小路。儿子从此结束了睡午觉的历史,到如今已经坚持了两年时间,每日里顶着风吹日晒,皮肤黑了不少,人也更显健硕。
  常常听闻儿子绘声绘色地描述放学路上的乐闻趣事,着实向往,特别是从他瞪大的双眼中仿佛能看到焕发出奇异的光芒,在他亢奋而高昂的声调里有难以抑制的新奇感和探究欲,那神情每每像发现新大陆一般。
  有日下午,我在儿子学校附近办事,正值下课时间,想碰碰运气看能否遇上他一同结伴回家。刚走到校门口的分岔路,就看到有许多统一着校服的学生四散开来。有家长接的,或用小车载,或用摩托、自行车驮,或是手拉手牵着。没家长接的,多是三五一伙结伴,走走停停,时不时地打闹、追赶;也有个别打单的,或手捧一本连环画走走看看,或一路埋头踢着石子,偶尔向玩具店投去羡慕的眼光,还有一路急急向前赶的,像个风尘仆仆的旅行者。我急走几步,看到举牌出校门的已经是六(四)班的同学了。因为知道该校为避免放学高峰期人流量过多造成拥堵的现象,采取了有意错开年级放学时间的举措(即低年级先下课,高年级晚下课,每个年级间隔约十分钟的时间差),如此推测,儿子想必已经在回家路上了。
  我小跑了一段路程,很快就转到了一米来宽的小路上。有几个男孩在路边小亭子里分吃着不知谁买来的小食品,偶尔听到有稚嫩的童音高声吹嘘起电脑游戏中某人物如何英勇善战,很快就引来狂风骤雨般的反驳炮轰、唇枪舌战。我无暇细听,越过他们急急赶路,就到了一片新建的小区,好几幢房子在搞装修,切割磁砖的声音振聋发聩,我连忙快步逃走。不一会就走到山坡路上,路边除了三三两两建在山腰的居民房外,多被高树绿荫或低矮的菜畦覆盖。前面出现了一条岔路,差不多的宽度辨不出哪是主道,我心知家在山顶高台的小区,地势较高,就选了坡度较陡的那条,一路走来却直通往一户农家的院子就没路了。又折转回岔路口,走另一条道。心想,这么多小岔道,亏了儿子小小年纪却能记路,倒是难为他了。
首页1234尾页